【 时间:2011-9-9 14:48:41】
2011年9月9日:北京操盘手:拿什么涨,我的股市?别玩了,早就进入熊市 ━━北京操盘手 bjcps@263.net.cn http://www.bjcps.com.cn 2011年9月9日 观点: 一、国内宏观经济层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宏观经济找不到明显增长点,那么股市中就缺乏明显的炒作点或上涨点。 二、国际经济层面,欧美债务危机极有可能恶化。 三、中国股市内部,缺乏退市机制,只做加法的政策决定了中国股市估值偏高,特别是绩差股估值严重高估,市场估值定价体系严重紊乱。一旦新的退市机制推出,绩差股垃圾股注定暴跌,小盘股注定价值回归,市场股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绝不可避免,那时大盘想不跌都难。 四、中国股市的股价结构,离新一轮牛市行情启动还很远。06-07年大牛市、09年小牛市启动前,4元以下低价股都占50-60%,而目前仅占不足3%。 五、银行股估值最低,股价不涨的五大原因 六、当前行情走势判断的三个错误观点 (1)通胀见顶,股市见底 (2)紧缩政策放松,股市见底 (3)上市公司盈利保持高增长,股市不会跌 结论: 拿什么涨,我的股市? 别玩了,市场早就进入熊市。投降吧!休息吧!投降+休息是绝对避免亏损的最有效办法。 今年4月中旬,笔者在3000点高位战略性空仓。这是过去5年来,笔者第三次空仓。 第一次空仓:2007年10月底,2008年空仓1年,空仓时间长达1年多,大盘从6000点跌至1664点。并在2007年11月2日发表了《北京操盘手对6000点后势研判及操作策略:(1)盛宴已经结束,仅剩下夜宵和零点;(2)将6000点上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接着在2008年1月21日发表了《北京操盘手对08年行情研判及操作策略:盛宴已结束,战略性出货,耐心等待大跌后的下一轮行情机会》。 第二次空仓:2010年3月中旬,至当年9月末,空仓时间长达半年,大盘从3000点跌至2319点。并在2010年3月23日发表了《北京操盘手:行情只是一个传说,结构性下跌难于避免》。 第三次空仓,即本次空仓:2011年4月中旬,至今已有近5个月,大盘已从3000点跌至2500点下。这次空仓后,笔者越来越懒,除了休息、旅游、做点公益外,几乎什么都不想干,特别不愿意提笔写文章。而且越懒越不想写,越不想写就越懒。 近日,暑期已过完,在众多好友的催促+鼓励+强迫(不是强暴)下,笔者静下心来,整理整理思路,也该干点正事了。 先表明我的结论吧:中国股市早就进入熊市,至少从今年4月中旬的3000点开始。 为什么呢?笔者先系统性分析:拿什么涨?我的中国股市。 一、国内宏观经济层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宏观经济找不到明显增长点,股市中缺乏明显的炒作点或上涨点 (一)投资:一无资金,二无目标 投资,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用什么投,即“钱”的问题; 二是投向哪里,即“目标”问题。 (1)先说“钱”的问题。中国政府过去高投资的“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卖地,二是地方债。 2007年前地方政府主要靠卖地。现在房地产不行了,地也卖不出去了,所以卖地来钱这条来源断了。(笔者在后文将专门分析房地产)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4万亿救市,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地方政府没钱,就搞了10万亿的地方债。现在这10万亿的地方债,不是如何扩大问题,而是如何还息还本问题。所以,地方政府想通过继续扩大地方债去维持高投资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一是不能卖地来钱,二是不能扩大地方债来钱,国家和地方政府是真没钱了。如果有钱,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一政治任务就不会这么着急。 所以,投资,首先没钱,怎么投? (2)再说投资“目标”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投资。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了黄金10年的房地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高速铁路投资。 “铁”“公”“基”是过去维持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投资目标。现在,高速公路基本饱和,高速铁路受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效益限制,基本处于缓建、局部甚至停建状态。而房地产因房价过快上涨而受到限购制约。 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经济有明显带动影响力的大的投资目标,现在已很少了。当然,小的投资目标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将全国的厕所改造成日本标准,将全国农民住房改造成德国标准,将环保水平和空气质量提高到美国标准,等等。但这些投资目标都太小了,都不可能对国民经济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 大的投资目标缺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后的必然结果。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因大型基础设施、大型基本建设、大型投资项目早已建设完成,所以早就找不到大的投资目标,所以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在+1%到+5%。 由此可见,投资,一无资金,二无目标,怎么能维持投资高速增长? (二)出口:对内无必要,外需很担忧 中国过去的出口政策:追求贸易顺差。 目的:解决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成效:积累了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或称国家财富。 改革开放30多年了,目前有必要认真反思追求贸易顺差的出口政策有无必要?有无必要继续以解决过剩劳动力的就业为目的?有无必要继续积累本已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首先,过去过剩劳动力很多,就业难,反映在劳动力价格上,就是劳动力成本极低。现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到处都是招工难、用工荒,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不再过剩,最起码不再明显过剩。 既然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不再过剩,最起码不再明显过剩,那么解决过剩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应不再是问题,特别是不能再作为追求贸易顺差出口政策的目的。否则,只会加剧招工难、用工荒。 其次,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意义吗?其中,1/3或1.1万亿美元买入美国国债。笔者认为,这1.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除了增加一点中美谈判时的中方筹码外,没有任何意义。要想让美国人还钱,门儿都没有。最终结果恐怕只能是废纸一张。 法国总统经济顾问雅克•阿塔利,今年7月份在其新书《国家的破产》中一针见血指出:“月入不足1000欧元的中国人,却将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供养着收入10倍于己的美国人”。 笔者更是吐血痛惜:勤劳朴实的中国人,省吃俭用,用自已的血汗钱,供养着养尊处优的美、欧懒汉,贡献了本就缺乏的资源,留下了严重的污染,得到了现在是借条将来是废纸的美元。 维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过量的外汇储备毫无必要,毫无意义。 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任何一个超级大国,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出现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中国当前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本已过剩,甚至严重过剩。如果继续追求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储备,说的直接一点就是mg行为(有人一定会认为这话很反动)。冷静分析,出卖资源+留下污染+得到废纸(美元),这不是mg又是什么呢? 所以,在解决过剩劳动力就业这一目的消失,在继续增加外汇储备毫无意义的新形势下,过去追求贸易顺差的出口政策就必须改变。作为过渡,最起码首先应尽快追求贸易平衡。 再来看外需。 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反而欧债危机形势更加严重。如果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全面暴发,美、欧的进口需求必定大幅萎缩,必定重创中国的出口。这个担忧还真的不能排除,还真的很担忧。 (三)消费:“衣”、“食”、“住”、“行”,最大头的“住”、“行”都遇到瓶颈 消费,主要就是指衣、食、住、行。总消费中,最大头的一是住,二是行。衣、食的支出都很少,对大多数老百姓为说,一年或者几年衣、食都不会有变化。 住,指房地产。行,指汽车。 1、房地产 房地产问题在当前社会中,最敏感,也最严肃。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本来前景十分广阔,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刚性需求。这种刚性需求源自两个方面:一是1998年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和居住文化。 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城市化有本质的区别: 美国的城市化是把农村变成城市,城乡差别小,美国的居住文化是哪儿安静住哪儿。美欧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中有80-90%都不是从事农业生产。 中国的城市化是农村人进城市,城乡差别大,农村人有钱后首先想到集镇上买房建房,集镇人有钱后首先想到县城买房,县城人有钱后首先想到省城买房,省城人有钱后首先想到首都北京买房。中国的居住文化是哪儿热闹住哪儿。 正是由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及中国的城市化和居住文化这两大主要原因,所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产生了强大的刚性需求。 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刚性需求,所以,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的房价上涨。 正是由于各种利益体看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强大刚性需求推动着房价上涨这个大趋势,所以,各种利益体,特别是投机性炒房和投资性买房,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扩大了需求,最终助涨了房价上涨。 在房价上涨中,政府在调控房地产政策上又犯了逻辑错误的常识问题或低级错误,最终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上涨。原因在于: 房价上涨,从供求关系上,就是因为供不应求,所以价格涨。正常的调控逻辑本应是:增加供应,减少需求。而我们的政府实际采取的调控政策却是:减少供应,增加需求。 怎么减少供应?即通过土地的招、拍、挂,收紧土地供应,直接结果就是减少了房地产产品供应。 怎么增加需求?即纵容投机,鼓励投资。通过纵容炒房团,增加投机性需求;通过鼓励富人买多套房,增加投资性需求。 减少供应+增加需求的直接结果就是:房价飞涨。 房价飞涨的直接后果就是: a、穷人买不起房,住不起房,形成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有了《蜗居》《裸婚》。 b、为20年后的中国房地产崩盘引发的中国经济崩盘埋下隐患。道理十分简单:现在的社会主力是四、五十岁人,这部分人目前大部分都有两套甚至多套住房,但只有一个孩子。20年后,当这部分人逐渐离别人世的时候,必向孩子交权+交钱,他们的孩子家庭将至少有5套住房。这么多的空置房产怎么消化?一定会出现抛售潮,一旦抛售潮出现,房地产必定崩盘。一旦房地产崩盘,经济必定崩盘。 以上两种后果,十分严肃,十分严峻,十分可怕,十分恐怖。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应责无旁贷地正视上述问题,预见上述问题,防范上述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西部荒漠地盘大,谁去住啊?)这种国情下,房地产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中国,住房应该首先体现其社会属性,应该体现在公民面前人人平等,确保每位公民都有居住权(所有权、或使用权),以维持国家的和谐发展。而绝对不能单纯、或过分追求住房的经济属性,绝对不能让住房在金钱问题面前人人平等,绝对不能让富人随便买房,绝对不能让富人有多少钱就买多少房。 所以,调控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正确逻辑应是:增加供应,解决穷人住房的刚性需求。减少需求,坚决杜绝投机性炒房,限制投资。应去投机化,去投资化。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2010年4月开始的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终于回到以上正确的逻辑上来:(1)限购;(2)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3)少数城市试行房产税。这三大政策,是中国政府在调控房价上涨上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政策。 未来房价走势,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取决于这三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和魄力。 (1)限购。究竟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现在不知道。笔者认为,在中国国情下,应把限购永久化、法律化。坚决杜绝投机,限制投资。 (2)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能否如期完成,现在不知道。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a、这将解决全国约1亿人口的住房问题,相当于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中的1/13的住房问题。如果13亿人口多有一半是农民,那么将解决全国城市人口中的1/6的住房问题。b、过去10年(1999-2008),中国全部房地产也只建成了7000万套,现在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相当于过去10年中国全部房地产建成套数的1/2。更重要的是,这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解决的完全是刚性需求,特别是穷人住房的刚性需求。一旦这部分最 强刚性需求基本解决后,未来的刚性需求必定大幅萎缩。一旦未来的刚性需求大幅萎缩,那么未来的房价又怎能继续强劲上涨?一旦各种利益体看到因刚性需求大幅萎缩而致使房价不能继续上涨,买房不能增值的大趋势后,投机性炒房还会有吗?富人投资性买房还会有吗?一旦刚性需求减少,投机性炒房和投资性买房消失后,房价又怎能上涨?房价又怎能不跌? (3)物业税,或称房产税。物业税推出是必然的、肯定的,不确定的只是推出时间、推出方式、征收方式。比如:a、初期税率低,未来逐步提高税率。b、新老划断,新房新办法,老房老办法。即历史已有老房不收税,从某个时点起,新买房收税。这可解决存量腐败房问题。c、第一套房不收税,从第二套房起收税。等等,办法或方式都很多。当持有房产开始收税,持有成本大幅提高后,空置的多套存量房必然被逼出来。实际上是增加了二手房的供应量,增加了市场供应总量。同时,早一点把空置的多套存量房逼出来,可以有效防范20年后的房地产崩盘。 可以肯定,只要政府严格执行以上三大政策,房价肯定不会再涨,而且还有下跌可能,甚至还有一定下跌空间。 当然,市场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政府不会严格执行以上三大政策,因为有前科存在。2007年底,政府本来想严格调控房地产的,但是,2008年突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打乱了政府的调控步伐,为了全面救市,政府完全放开对房地产的调控,结果导致全国房价再次大涨,全面创下新高,部分城市房价甚至大涨一倍。准确地说,2007年底的那轮房地产调控中,是全球金融危机救了房地产商一码。如果没有全球金融危机,很多房地产商在2008-2009年早就倒了。正是有了这个先例,所以相当部分人认为,只要经济下行,政府就会放马房地产调控。所以,相当部分人对2010年4月份开始的这轮房地产调控不以为然。如果未来经济真的下行,政府真的再次放马房地产调控,放弃以上三大调控政策,那么未来政府的公信力必定大大减弱,同时,房价必定再度大涨,结果就是将未来的风险和泡沫再度放大。笔者认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绝对不应朝三暮四,应盯住穷人的住房问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绝对不能再因为经济下行,就放弃对房价的调控。 事实上,很多国家都对房地产有严格限购。比如:新加坡对保障性住房就实行了严厉的限购和保有政策,规定每个家庭终身只能两次购买新组屋,且只能拥有一套,对组屋的交易和价格也有限制,从而解决了87%的居民的住房问题。在为居民提供了廉租房的条件下,我国香港只允许少数高档商品房自由买卖。美国人少地多,市场经济发达,通过税收制度就能有效抑制住房的投资需求,当然没有必要实行“限购”。 笔者对房地产行业的判断: (1)房价肯定不会涨,因为这是政治问题。 (2)销量一定会下降,因为投机性和投资性被限购。 (3)房地产行业不可能维持高速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力一定会下降。 2、汽车 汽车问题不能单纯从汽车行业内部看问题,而应把汽车放在整个大交通背景下看问题。 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受到交通瓶颈的限制。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全国一线城市交通堵得简直可以用“要命”来形容,二线城市交通也十分堵塞,甚至三线城市都开始堵起来。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交通瓶颈的严重限制。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就是今年汽车产销数据已开始停止增长。 2009年2月25日,笔者写了一篇文章《北京操盘手研究报告:“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当前最具战略投资价值的板块群。德国政府给太阳能电池提供巨额财政补贴,不仅造就了一代中国首富,而且造就了中国太阳能电池及多晶硅板块的数年大牛神话;现在中国政府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巨额财政补贴,有望造就新能源汽车及及电池板块的大牛神话》。实践证明,笔者那时的观点是对的。但是,这个观点也是有实效性的。 现在反思,因技术成熟度和高昂的成本问题,用新能源汽车发展城市公交为突破口,笔者认为不经济,不可行。原因十分简单,用新能源汽车发展城市公交,优点就是减少排放,节能;缺点是电池成本高,不仅单套成本高,而且3年必须换电池;更重要的是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如果用技术十分成熟的有轨、或无轮电车发展城市公交,不仅无排放、节能,而且成本明显低。 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宏观经济层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 (一)投资:一无资金,二无目标 (二)出口:对内无必要,外需很担忧。追求贸易顺差的出口政策必须改变。 (三)消费:产业链最长、对经济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最大头的“住”、“行”都遇到瓶颈。房地产因房价大涨,受到政府的强力调控。汽车受到交通瓶颈的限制。 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经济增长方式该转型了,不得不转型了。 2010年6月,吴敬琏感慨:“经济转型说了27年,何时能够真正转变?”确实如此,年年政府都说经济转型,但年年都没转。原因在于年年总能找到经济不转型的理由,总能维持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 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还能有什么办法吗?恐怕真的没办法了,恐怕真的不得不转型了。 中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单纯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了,下一步,一定要细化解决民生问题,切切实实增强民众的幸福感。 (四)经济转型对股市的影响 首先,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宏观经济找不到明显的增长点,那么股市中就缺乏明显的炒作点或上涨点。 其次,经济转型实际是一次社会利益再分配。经济怎么转型不知道,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就不明确。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明确,下一个热点板块的利润增长就无法预测。 再次,对具体行业和板块来说: 投资不灵了,则工程机械、水泥、建材、建筑、高铁、钢铁等板块必定增速减缓、甚至下降。 出口不灵了,则外贸、出口加工、港口、海运等板块必定增速减缓、甚至下降。 房地产、汽车这两大消费不灵了,则房地产、建材、家电、汽车、汽配、钢铁等板块必定增速减缓、甚至下降。 以上这么多板块不灵了,则资源、能源等板块又怎么灵呢? 二、国际经济层面,欧美债务危机极有可能恶化 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洲债务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解决债务危机的最根本办法只能是:还钱。 怎么还钱?最根本的办法只有两个:要么勒紧裤带、节衣缩食、用节流省钱的办法还钱;要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新的利润,用开源赚更多钱的办法还钱。 但是,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都没有采用以上两个最根本的办法还钱。而是以债解债,即以新的债务问题来解决旧的债务问题,这根本就不是有效的办法,只是使旧的债务问题暂时延缓了暴发时间,同时使债务问题积累更多,风险积累更大。 过度的福利政策,惯养了欧洲那帮懒汉。尽管政府理性地提出了紧缩政策,但是民众不干,民众爆发了大规模罢工。欧洲各国政府都是民选政府,政府由民众选举产生,如果政府不顾民众诉求,强行推行本身正确的紧缩政策,则政府在民选下就有下台的政治风险。 所以,欧债问题真的很严重。目前形势下,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一旦欧债问题恶化,则全球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必将受到不小冲击。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绝不可能独善其身。 三、中国股市内部,缺乏退市机制,只做加法的政策决定了中国股市估值偏高,特别是绩差股估值严重高估,市场估值定价体系严重紊乱 (一)缺乏退市机制,致使绩差股估值严重高估,市场估值定价体系严重紊乱 2005年股改前,有退市机制。但2005年股改后,退市机制却静悄悄地消失了。正是由于股改后缺乏退市机制,所以导致2005年后狂炒重组股和垃圾股。正是由于狂炒重组股和垃圾股,所以致使重组股和垃圾股股价特别高。 我们来看今年中报亏损最大的5只绩差股的股价: 代码/名称 中报业绩 110908收盘价 600882大成股份 -1.21元/股 14.14元 600539st狮头 -1.18元/股 8.32元 002362汉王科技 -0.81元/股 18.50元 600792st马龙 -0.60元/股 15.42元 000966长源电力 -0.60元/股 4.63元 平均 -0.88元/股 12.20元 我们再来看今年中报净资产最低的5只负资产股的股价: 代码/名称 中报净资产 110908收盘价 000035st科健 -8.08元/股 11.49元 600155st宝硕 -6.40元/股 5.43元 600792st马龙 -3.31元/股 15.42元 000017st中华 -3.11元/股 4.97元 600771st东盛 -3.05元/股 9.28元 平均 -4.79元/股 9.32元 如果单独分析某只股票,因其或有特殊性,不一定说明问题。我们取今年中报亏损最大的前5只绩差股的平均值,以及净资产最低的5只负资产股的平均值,就很能说明问题。 今年中报亏损最大的前5大绩差股,平均亏损-0.88元/股,平均股价12.20元。今年中报净资产最低的前5大负资产股,平均净资产-4.79元/股,平均股价9.32元。这极有可能是全球最绩差股和垃圾股的最高股价,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全球成熟市场中,越绩差、越垃圾的股票,其股价就越低,一般都仅值几毛钱、几分钱,接近退市标准。 正是由于最绩差股的股价过度超高,所以给中国股市的估值定价体系造成严重紊乱。 因为亏损-0.88元/股的最绩差股,还定价12.20元; 因为净资产-4.79元/股的负资产股,还定价9.32元。 那么亏损-0.10元/股的绩差股,就有理由定价16元。因为亏损减少80%,定价怎么就不能高出30%呢? 对于盈利+0.10元/股的盈利股,凭什么就不能定价20元呢? 对于盈利+1.00元/股的绩优小盘股,凭什么就不能定价100元呢? 这种比价逻辑,在某种意义上,绝对合理。 没有退市机制,就相当于没有死刑,没有减法。少数、甚至个别重组股乌鸡变凤凰的案例,给了狂炒重组股垃圾股的优秀示范和巨大吸引力。最终造成重组股垃圾股狂炒,结果就是重组股垃圾股定价严重超高。这是重组股垃圾股定价严重超高的根本原因。 (二)在市场估值定价体系严重紊乱下,推出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只能使发行价越询越高,结果却是纵容市场圈钱,让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买单 在没有退市机制,没有死刑,没有减法,估值定价严重紊乱的大背景下,管理层却推出了ipo的市场化发行。为了圈更多钱,小盘股ipo时业绩都极好。即使不好,通过做假账也要做好(比如002200st绿大地)。因为这个市场中亏损-0.88元/股的最绩差股,还定价12.20元。那么盈利+1.00元/股的绩优小盘股,凭什么就不能定价100元呢? 在没有退市机制,没有死刑,没有减法,只做加法,估值定价严重紊乱的大背景下,过早推出市场化发行的结果,只能使发行价越询越高,ipo圈钱越圈越多,结果却是纵容市场圈钱,对一级市场越来越有利,对二级市场越来越没利。这种结果或许与管理层初衷相违,但结果的确如此。 (三)加快新股扩容,以增加数量来解决稀缺性,最终降低发行价,虽然有效果,实际结果却是:对一级市场越来越有利,对二级市场越来越没利 针对新股发行价过高的抨击声,管理层没有从及早推出退市机制,及时完善估值定价体系上着手,而是加快新股发行数量和速度。这个办法应该说也对,但不完善,只是权益之计。 比如说,如果只有1只园林股,你定价可能200元,那么再上10只园林股,你定价还能高达200元吗?极有可能定价降至100元下。 前晚和朋友吃饭,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我开了一个玩笑:歌厅只有1位小姐时,要价可能2500元;当歌厅增加10位小姐时,要价可能就只250元了。 这种以增加数量来解决稀缺性,从而最终降低发行价的办法,虽然能达到效果,但另一种实际结果却是:对一级市场越来越有利,对二级市场越来越没利。 现行股市政策,造成现实情况就是: 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买单。 当前的利益天平严重偏向一级市场,所以,聪明人都去玩pe吧!利用当前大好形势,越早上市,获利就越多,圈钱就越多。 真是可怜了二级市场的同胞们! 绩差股垃圾股定价严重超高,市场估值定价严重紊乱,政策明显偏向一级市场,这种市场格局下,股市怎么能走好呢?能拿什么上涨呢? (四)退市机制推出,刻不容缓;理顺市场估值定价体系,当务之急 只有扩容,只做加法;没有退市,不做减法。这是估值定价体系紊乱之源,是助长一级市场圈钱之源。 任何一个市场,只有加法、减法同时做,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只有扩容、退市并举,才能理顺市场估值定价体系。 或许管理层早已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早在1年半前的2010年3月1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上与政协委员讨论时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完善退市制,理顺上市公司st及停牌标准。”1年半来,时常都能见到媒体关于退市机制的讨论和报道。 管理层透露的步骤:先推创业板的退市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再推主板退市机制。 以此推算,极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先推创业板退市机制,明年年底前再推主板退市机制。 (五)新的退市机制推出时,绩差股垃圾股注定暴跌,小盘股注定价值回归,市场股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绝不可避免 一旦退市机制推出,毫无疑问,当前亏损-0.88元/股还定价12.20元的的最绩差股,当前净资产-4.79元/股还定价9.32元的负资产股,最终必定向几毛钱、几分钱的退市边缘暴跌。 假设净资产-4.79元/股、亏损-0.88元/股的绩差垃圾股最终定价暴跌至0.10元。 那么净资产为负、亏损-0.10元/股的绩差股,定价怎么都不应超过1.00元 对于盈利+0.10元/股的盈利股,定价就不应超过5元。 对于盈利+1.00元/股的绩优小盘股,定价100元就难了,或许50元还高了呢! 所以,一旦新的退市机制推出,绩差股垃圾股注定暴跌,小盘股注定价值回归,市场股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绝不可避免,那时大盘想不跌都难。 四、中国股市的股价结构,离新一轮牛市行情启动还很远 过去10年,有两轮大盘指数翻倍的牛市行情,我们来看这两轮牛市启动前最低点位时的股价结构: 第一轮牛市:06-07年大牛市,启动前最低点(收盘)在2005年7月11日,当时上市公司1284家,4元以下个股776只,占60%。 第二轮牛市:09年小牛市,启动前最低点(收盘)在2008年11月4日,当时上市公司1519家,4元以下个股763只,占50%。 我们再来看当前情况,2011年9月8日,当前上市公司2235家,当前4元以下个股61只,仅占不足3%。 以上股价结构数据显示,当前离新一轮牛市行情启动还很远。 五、银行股估值最低,股价不涨的五大原因 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p/e估值普遍跌至5-6倍,各行业中,银行股估值最低。很多人认为:银行股估值最低,就应该涨。事实却是:银行股不仅没涨,反而还在跌。为什么? (1)中国银行股基本面只有共性,没有个性。盈利模式相同,服务模式相近,基本面难于区别好坏。 (2)中国银行股流通市值巨大,当前根本没有资金推动银行股上涨。 (3)今年中报,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4610.88亿元,占全部2244上市公司净利润9943.30亿元的46%。全社会的利润都被银行赚走,这是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不可能持续。 (4)银行的暴利来源于政策给予的3.06%的存贷利差。或许因为管理层吸取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认为只要确保银行不出问题,整个国家经济就不会出问题。所以,管理层给了银行这么高的利差,光明正大的让银行抢钱。反过来,银行的暴利来源于政策高利差,有竟争力吗?能持续吗?能与国际大银行在同一平台上公开竞争吗?答案可能只有天知道。一旦管理层发现这种社会分配不公太离谱,一旦管理层降低银行的存货利差,那么,银行的利润增速必定减速或下降。 (5)三大因素导致银行的坏账随时可能增加:(1)10万亿的地方债;(2)房价下跌;(3)经济增速放缓。一旦银行坏账增加,其利润必定减少。 六、对当前行情走势判断的三个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一:通胀见顶,股市见底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纯属想当然,不懂历史,更不看历史。从中国过去的历史经验看,哪一次通胀见顶,股市见底了呢? 2004年通胀,8月份通胀+5.3%见顶,股市却从2004年8月份的1300点,继续下跌至2005年6月的998点,继续下跌幅度-23%,继续下跌时间10个月。 2007-2008年通胀,2008年2月份通胀+8.7%见顶,股市却从2008年2月份的4500点,继续下跌至2008年10月份的1664点,继续下跌幅度-63%,继续下跌时间8个月。 错误观点二:紧缩政策放松,股市见底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纯属想当然,不懂历史,更不看历史。从中国和美国过去的历史经验看,货币政策加息、提存准;降息、降存准并不与股市涨跌存完全正相关。 笔者在2006年4月28日专门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北京操盘手谈加息对股市的影响━━详析美元本轮15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美元历轮加息周期与股市的相关性;宏观经济增长、股市走牛、加息,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文中观点,至今仍有效。 加息和降息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不能简单认为加息就是利空,不能简单认为加息就会导致股市走熊;同样,不能简单认为降息就是利好,不能简单认为降息就会导致股市走牛。 加息的根本原因和股市上涨走牛的根本原因,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引发股市走牛;宏观经济过快增长,引发加息干预。只要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在宏观面对股市的正面影响,大于加息在微观面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加息就不会改变股市上涨走牛的大格局和大趋势。 相反,降息的根本原因和股市下跌走熊的根本原因,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减速而产生的。宏观经济减缓,引发股市走熊;宏观经济过快放缓,引发降息干预。只要宏观经济快速减缓,在宏观面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大于降息在微观面对股市的正面影响,降息就不会改变股市下跌走熊的大格局和大趋势。 历史上,中国有两次降息周期: 第一次降息:1996年5月1日-2002年2月1日,在本轮降息初,确实引发了1996-1997年大牛市。 第二次降息:2008年9月16日-2008年12月23日,实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救市,同步推出的还有4万亿救市措施。期间股指从2079点跌至1897点,虽然没涨,但确实止跌了,并且形成了中期大底。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以上2次降息次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再来看美国降息周期中的股市表现: 第一次降息:1989年6月至1994年1月,美联邦基准利率下调幅度达到约70%,道琼斯指数的涨幅达到+63%。 第二次降息: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美联邦基准利率下挫幅度约为85%,道指的跌幅也达到-4%。 第三次降息: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美联邦基准利率下挫幅度约为95%,道指的跌幅也达到-33%。 显然,美国降息周期与股市牛熊并不一致。 货币政策主要有两种工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既然上述利率变化不过如此,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就更不用分析了。 即使货币政策真放松了,股市也不一定见底。 问题是:现在的货币政策会放松吗?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的新的紧缩政策刚刚推出,刚从9月5日起分批上缴,一直将持续到11月份后。新的紧缩政策刚推出,刚刚开始执行,就期待紧缩政策放松,这岂不是把央行的领导同志们当弱智看待吗? 错误观点三:上市公司盈利保持高增长,股市不会跌 首先我们来看数据: 2010年全部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增长+34%、净利增长+37%。 今年中报全部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增长+26%、净利增长+22%。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明显放缓。况且今年中期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中,有46%是16家上市银行贡献的。笔者计算,如果扣除银行影响,非银行上市公司今年中期净利润实际仅增长+13.6%。更是明显放缓。 预测上市公司业绩,一定是在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发生变化,一定是在上市公司盈利基本面不发生变化的大前提下才能准确预测。 一旦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一旦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一旦经济出现转型,则上市公司盈利基本面必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个时候,再想期望上市公司业绩保持增长,纯属痴人说梦,sb之极。 观点总结: 一、国内宏观经济层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全线遇阻。宏观经济找不到明显增长点,那么股市中就缺乏明显的炒作点或上涨点。 二、国际经济层面,欧美债务危机极有可能恶化。 三、中国股市内部,缺乏退市机制,只做加法的政策决定了中国股市估值偏高,特别是绩差股估值严重高估,市场估值定价体系严重紊乱。一旦新的退市机制推出,绩差股垃圾股注定暴跌,小盘股注定价值回归,市场股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绝不可避免,那时大盘想不跌都难。 四、中国股市的股价结构,离新一轮牛市行情启动还很远。06-07年大牛市、09年小牛市启动前,4元以下低价股都占50-60%,而目前仅占不足3%。 五、银行股估值最低,股价不涨的五大原因 六、当前行情走势判断的三个错误观点 (1)通胀见顶,股市见底 (2)紧缩政策放松,股市见底 (3)上市公司盈利保持高增长,股市不会跌 结论: 拿什么涨,我的股市? 别玩了,市场早就进入熊市。投降吧!休息吧!投降+休息是绝对避免亏损的最有效办法。 花絮:本文字数:13000字,用时3天半天完成,写写玩玩,玩玩写写,要在过去,这样的文章一个晚上肯定完成,唉!老了! ━━北京操盘手 bjcps@263.net.cn http://www.bjcps.com.cn 2011年9月9日 警示:本人研究与操作,纯属个人观点,纯属实话实说,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据此买卖,操作自理,盈亏自负! |